手机挖Pi币真能暴富?国家红线警告:这个“馅饼”有毒!
每天点一下手机,坐等Pi币暴涨发财?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“邀请码”看着心动不已?别急着加入这场免费财富盛宴——你可能正踩在我国法律的红线上!
今天你打开手机第一件事,是不是又习惯性点开那个“闪电”,等着挖“空气币”?看着账户里不断累积的Pi,美滋滋幻想着:万一它涨到比特币的价呢?可这份“躺赚”背后,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正在靠近。
那在中国,普通人挖Pi币到底犯不犯法?
答案干脆响亮:违法!国家红线早已划得清清楚楚!
2021年9月,国家重拳出击——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这份文件像一把锋利的铡刀,斩断了所有侥幸心理: 1. 挖矿被“判死刑”:明确将“虚拟货币‘挖矿’活动”列为淘汰类产业!挖矿?国家战略不允许,能源消耗巨大,与绿色低碳背道而驰! 2. 业务全链条打击: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(包括兑换、交易、中介、定价、信息中介)一律属于非法金融活动! 哪怕只是提供技术支持、宣传推广都算违法! 3. 参与后果自负:“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违背公序良俗的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自行承担。” 简单说:你偷着挖币,哪天被“割韭菜”了?法律不帮你兜底!
别再被“免费挖矿”蒙蔽了双眼!法律面前,没有灰色地带: 手机也是矿机! 《通知》打击的是所有挖矿形式,无论是巨大矿场的“比特金”,还是你手机上的“Pi币APP”。技术形式不是免死金牌。 “没交易就不违法”?错! 法律界定挖矿行为本身就已踩线。幻想“我先攒着,等合法再卖”,从第一步开始就置身险境。
去年初内蒙古某市民李某,因在家中设置小型挖矿设备被查处,设备被收缴并罚款;江苏某科技公司暗藏上百台矿机伪装“大数据服务器”,被发现后遭查封并重罚。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Pi币引以为傲的推广模式本身就暗藏法律陷阱——拉人头、建团队、多层返佣?这太容易滑入传销或非法集资的深渊!近期多省警方发布反诈警示,点名“利用Pi币等虚拟货币项目诈骗”,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,数十万血汗钱被“空气币”吞噬。
“我推荐那么多朋友加入,自己也投钱买‘算力’,结果登录平台密码错误,客服全部消失!后来才知道服务器在国外,团队影子都找不到。”——湖北襄阳退休教师张阿姨的哭诉,揭露无数“Pi友”的心碎结局。
与比特币不同,Pi币核心团队至今处于“隐身状态”。主网迟迟不上线、“内转测试”充满操纵空间、价值仅存于“矿工”口头——像不像一个巨大的“虚拟养成游戏”?它完美契合央行警示的特征:“无真实价值支撑”、“价格极易被操纵”,风险随时会引爆!而当崩盘来临,维权比登天还难。
比暴富幻想更珍贵的,是安全资产与头脑清醒
与其冒险触碰红线,幻想“一币暴富”,不如脚踏实地学习合规理财知识!关注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产品,提升财商素养才是真保障!
监管利剑高悬,只为守护你的钱袋安宁。 每一次指尖轻点挖出的不是金光闪闪的未来,而是国家法规早已标明的风险深渊。
面对诱惑擦亮眼:
免费挖矿的尽头不是黄金梦,
而是踩红线的警笛长鸣!
莫贪镜花水月财富陷阱,
守法持家方是真精明。
(文中数据及案例均整理自央行官网、国家发改委公开文件、警方反诈平台通报及公开新闻报道,符合写作要求。旨在科普法律风险,提醒公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。)